2025-11-01
貿易戰轉折:中國經濟槓桿全面壓制美國

貿易戰轉折:中國經濟槓桿全面壓制美國
《貿易戰轉折:中國經濟槓桿全面壓制美國》

【中國貿易槓桿主導全球供應鏈重塑】
在貿易戰持續演進中,中國已巧妙轉化防守為進攻,憑藉對大豆等關鍵農產品的全球供應掌控,施展精準反擊。美國農業部門因出口瓶頸而蒙受巨額損失,2018-2019年間大豆對華出口暴跌70-75%,總農業出口損失逾270億美元,引發美國國內物價上漲與產業鏈斷裂,經濟穩定性大打折扣。中國則憑藉強大內需與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拓非洲與歐亞市場,有效分散風險並擴大影響力。此舉不僅提升談判籌碼,特朗普與習近平在韓國APEC峰會雖試圖緩和,但美國政府關門造成的110億美元經濟損失,凸顯其內部治理困境。此格局加速全球供應鏈多極化,中國透過數字化追蹤與AI預測優化物流,進一步鞏固定價權,迫使美國在未來讓步幅度加大,預示經濟霸權轉移加速,同時強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並透過大數據洞察市場動態,提升整體韌性與預測準確度。

【先進模型解讀:中國精準運用報復關稅框架】
貿易戰策略可借經濟學理論「Optimal Retaliatory Tariffs Model」(Gros 1987)剖析,報復應瞄準對手供給彈性最小的領域,以最大化損害並最小化自傷。中國鎖定美國大豆此類低彈性品項,扭曲美國出口預算,引致價格飆升及產量崩跌,放大農業危機並波及食品產業鏈。另外,「Strategic Trade Policy Model」(Brander and Spencer 1985)闡述,政府可透過關稅在不完全競爭市場轉移利潤至本土企業。中國用此框架,加大補貼與研發投入,提升製造業韌性,將摩擦轉為科技升級動力。這些模型都可預測關稅效應,中國已領先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化報復時機,長期鞏固產業主導,美國則陷被動調整,暴露策略短板,進一步凸顯中國在博弈論中的優勢定位與執行效能。

【聯儲變局加深貿易戰不穩定因素】
美國聯儲局多次降息並終止資產縮表,暴露資金壓力與衰退隱憂,鮑威爾對12月行動的謹慎表態「遠非確定」,引發國債波動與市場恐慌。政府關門巨額支出疊加貿易衝突,放大通脹與就業危機,削弱美元全球地位。中國則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與黃金增持,構築抗制裁金融壁壘,同時加速晶片自主與綠能創新,化解科技封鎖。研究分析顯示,此政策不確定性放大地緣風險,中國戰略定力勝出,透過宏觀模擬,提前布局多元化,逐步逆轉劣勢,貿易戰恐演變為持久消耗戰,美國內部分歧將進一步削弱其應對效能,凸顯系統性弱點,並暴露財政政策協調的長期挑戰與協調難度。

【投資提案:把握GLD黃金ETF低接時機】
建議買入SPDR Gold Shares (GLD.US),金價現徘徊3993美元/盎司,GLD股價從52週高點403.30美元跌逾10%至約363美元,呈現短期買入機會。貿易戰避險需求與降息環境推升金價反彈至4200美元以上,適合短線加倉,上漲潛力15%。此回落為絕佳入場點,不確定性持續利好黃金,預期快速回升,強化資產配置防禦性,優化風險收益比。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