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
都会大学商管硕士8033财务课回覆: 香港/中国A股走势 - 过去分析和展望

都会大学商管硕士8033财务课回覆: 香港/中国A股走势 - 过去分析和展望
《都会大学商管硕士8033财务课回覆: 香港/中国A股走势 - 过去分析和展望》
恒生指数3周内上升约3%,从9月4日的25,489点攀升至9月26日的26,128点,年内累计上涨30.25%。 中国A股表现温和,上证综指从约3,800点微升至9月26日的3,828点,3周内仅涨0.21%,但年内累计上涨14.21%。
结论:
- 政策刺激带动资金流入: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1,072.9亿港元(截至9月12日),年内累计达1.03万亿港元(截至9月8日)。
- 科技股表现抢眼:阿里巴巴从9月5日的135美元升至9月26日的171.91美元,涨幅约27%;百度股价则在9月22日的136.63美元至9月24日的132.92美元间波动。
- 资金流向分化:南向日均成交额超220亿美元(截至9月19日),但净流入增长放缓。
- 风险隐忧:若无进一步政策支持,涨势可能放缓;8月出口增长4.4%,但消费物价指数下降0.4%。 总结:港股年内+30%、A股+14%,后续看政策力度。

《分析视角:资金流向的风向标——捕捉市场脉动的先行指标》
在香港和内地股市中,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看公司盈利(市盈率)或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往往反应慢半拍。特别在A股与H股的双重市场结构下,两者价格差异创造了独特机会。我们提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视角:通过追踪「资金流向」来预测市场动向。资金流就像市场的脉搏,告诉我们投资者的真实意图,远比财报或宏观数据更早发出信号。
具体来说,南向资金(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购买香港股票的资金)是个关键线索。过去3周,南向资金周成交额超过220亿美元,日均水平创近期新高。 截至9月12日,年内南向净流入1,07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截至9月8日,累计净流入达1.03万亿港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27%。 8月30日单日净买入更创46亿美元纪录。 这些数字显示,内地投资者正积极将资金从低收益的资产(如债券)转向股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9月26日跌至1.88%,较前日下降0.02个百分点,9月初为1.90%。 债券收益下降,促使资金寻求更高回报的港股。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AH股溢价指数,反映A股相对H股的价格差距。9月25日,该指数为119.57,较前日微降0.12,显示A股比H股贵约19.57%。 9月整体在115-120间波动,9月22日低至116.62,为六年低点。 当溢价指数高于115时,H股显得更具吸引力,引发南向资金涌入。例如,9月上旬南向净流入推高恒生指数,从25,000点升至26,500点附近。 9月18-25日,溢价指数119.57时,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53%。
为何这个视角与众不同?网上许多分析聚焦政策预期或个股表现,但资金流向揭示了市场的真实动能。当内地投资者大举买入港股,特别是科技股(如腾讯、阿里巴巴、美团,9月19日南向成交活跃),往往预示短期上涨。 反之,若南向资金放缓(例如周净流入低于50亿美元),市场可能面临回调压力。人民币汇率也起到辅助作用,9月26日美元兑人民币为7.14,9月23-26日稳定在7.1093-7.1369,显示政策稳定了跨境资金流。 此外,8月货币供应量(M2)增长8.8%,支持资金流入股市。
与网上热议相比,许多人认为市场上涨源于政策刺激(如9月降准预期),但也有人警告类似2015年的泡沫风险,当时散户追高导致崩盘。 我们的视角不同在于:不猜政策细节,而是用资金流作为客观指标。中国家庭储蓄高达55万亿人民币,仅22%进入股市,潜在资金庞大。 当资金流向港股,且AH溢价高企,市场上行动能强;若流出减弱,则需警惕。

《短期(3-6个月)投资者建议》
投资行动:普通投资者应将20-30%资金配置到主流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以降低风险并捕捉市场机会。首选恒生科技ETF (3033.HK),年内上涨42.46%,追踪科技指数,费用率仅0.2-0.4%,日均成交量超过10亿港元,流动性强。 另一选择是iShares MSCI中国ETF (MCHI),覆盖A股和H股,年内涨14-15%,费用率0.6%,适合以美元投资的全球交易者。 避免直接买单一股票,如阿里巴巴(9月涨27%但波动大)或百度(9月22-24日从136.63美元跌至132.92美元),因为ETF能涵盖70%以上的市场上涨动力,包括腾讯、美团等热门股。
行业选择:优先投资科技和半导体行业,通过恒生科技ETF捕捉人工智慧和云计算需求增长,该指数年内已涨42%。 相反,减少对地产和周期性行业的投资,因8月消费物价指数下降0.4%,地产债务压力持续。
进场时机:当恒生指数跌至26,000点以下(如接近现水平26,128点)分批买入,每周投入5-10%资金,观察南向资金流入(周均超100亿美元为持仓信号)。
目标与风险控制:预期3-6个月内恒生指数升至28,000点,潜在回报7-10%,基于年内30%涨势和第四季政策预期。若南向资金周流入低于50亿美元或AH溢价跌破115,减持至10%以控制风险。
额外建议:保留10%现金以应对市场波动(恒生指数历史月波动率约15%),并考虑分散至美股科技ETF(如QQQ)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长期看,若第四季央行降准50基点,ETF年化回报可达15%。 投资者可使用手机应用程式(如Yahoo Finance)每日检查ETF表现和资金流数据,每月检视策略。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