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美國K型經濟危機:分化復甦的隱憂與轉機

美國K型經濟危機:分化復甦的隱憂與轉機
《美國K型經濟危機:分化復甦的隱憂與轉機》
【財富鴻溝深度剖析】
美國經濟正深陷K型分化困境,高收入階層消費持續強勁,貢獻近半總支出,成為支撐整體增長的核心力量,而中低收入群體則面臨失業、通脹與高利率的多重夾擊,生活壓力日益加劇。具體而言,青年失業率急劇攀升,特別是年輕男性群體,黑人失業率更呈現出與白人失業率二比一的巨大差距,這一趨勢自2025年開始加速,顯示勞動市場已出現嚴重裂痕。聯儲局為應對此局面,於近期降息25基點,主要因勞動需求明顯減弱,失業率升至4.3%,招聘速度已低於維持失業率穩定的門檻水平。此分化現象根源於高利率環境與關稅政策的不對稱影響,富裕階層受益於房價上漲、AI產業熱潮、穩定利息收入以及股市飆升,資產價值大幅增值,消費意願高漲;相反,低收入者陷入經濟困境,消費者信心指數暴跌至五月低點,超過七成民眾預期未來十二個月將陷入衰退。這種K型結構不僅放大社會不平等,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不穩定,導致下層群體消費萎縮,進一步拖累整體復甦步伐。高收入家庭的支出占比從1990年代初的三成升至如今的近五成,這一轉變凸顯財富集中現象的惡化, 增加經濟衰退機率達50%,因為低收入家庭的壓力正逐漸傳導至整個系統。

【K型經濟理論全面解讀】
K型經濟模型(K-shaped economy)源於疫情後復甦觀察,描述經濟在危機後呈現分岔路徑:高收入或特定產業如K字母上臂般向上復甦,低收入或受衝擊產業則如下臂般持續下滑,形成鮮明鴻溝。此模型強調結構性不平等如何放大經濟衝擊,如科技與金融業快速反彈,而零售與服務業長期低迷。另一關鍵理論為奧肯法則(Okun's Law),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GDP增長率約下降2個百分點,這精準解釋當前勞動市場疲軟如何抑制整體產出增長,尤其在黑人與青年失業率上升背景下,預示潛在產出損失。聯儲局雖擔憂關稅推升通脹至2.6%,但勞動風險加劇迫使政策轉向寬鬆,實施降息以避免全面衰退。財政赤字維持高位與AI領域資本投資熱潮成為重要緩衝,預防經濟硬著陸,同時維持股市從2020年低點的長期趨勢線穩定。這些理論共同說明K型經濟不僅是短期現象,還可能演變為長期結構問題。

【政治風暴與政策未來展望】
鮑威爾指出勞動市場不穩,聯儲以11比1通過降息,年底預計再降息兩次以應對就業風險。通脹連續兩月上升,關稅效應未完全顯現,政策制定面臨挑戰。特朗普施壓要求更大降息,雖未動搖聯儲獨立性,但新任理事米蘭支持更激進降息,顯示內部分歧。經濟預測略上調2026年增長率,但就業風險加劇,鮑威爾稱未來政策將逐次評估以靈活應對。雖然委會仍團結,鷹鴿派之爭將加劇,聯儲需平衡雙重使命,防通脹持續惡化。

【投資提案】
建議轉戰香港市場,配置恒生科技ETF(3033.HK),追蹤騰訊、阿里巴巴等30家中國科技龍頭。ETF今年上漲超33%,但過去五年因監管、地緣政治風險等大幅下跌,估值仍具吸引力(市盈率約21x)。近三個月漲15%+,反映全球降息和中國刺激經濟政策帶動資本流入。中國2025年聚焦增長,貨幣寬鬆和科技振興計劃將提振板塊。建議3-6個月持有,預期漲10-20%,受惠富裕階層消費升級和估值修復,抵禦美國K型分化風險。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