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滯脹警鐘:美國經濟的十字路口

《滯脹警鐘:美國經濟的十字路口》
【供需衝擊的幽靈重現】
美國經濟正面臨成長放緩與通脹升溫的雙重夾擊,近期數據顯示第二季度GDP修訂至3.8%年化增長,雖優於初估,但第一季度卻收縮0.6%,顯示消費與投資動能減弱。勞動市場疲軟尤為明顯,夏季就業增長遠低於預期,九月非農就業預計僅增4.3萬人,失業率雖維持低位,卻掩蓋了結構性失衡。這種格局呼應供給衝擊模型的核心邏輯,如亞當·斯密後繼者們在總供給-總需求框架中所述,外部干擾如關稅壁壘扭曲生產成本,推升物價同時抑制產出。歷史上,1970年代石油危機即因OPEC供給限制,導致菲利普斯曲線崩潰,失業與通脹同步惡化,聯儲局貨幣工具失靈。今日情勢相似,八月CPI年增2.9%,高於七月的2.7%,關稅效應放大輸入性通脹,耶魯大學估計平均關稅率達18.6%,長期壓抑GDP 0.4%。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會議上警示,「沒有無風險路徑」避開此困境,凸顯政策兩難。

【勞動市場隱憂與通脹頑疾】
聚焦當地動態,美國勞動參與率徘徊於62.5%,遠低於疫情前水準,移民限制進一步收窄勞力供給,導致工資壓力上揚,八月核心PCE通脹達3.1%,美國中央銀行預測年底維持此趨勢。製造業PMI七月跌入收縮區,服務業雖邊緣擴張,價格分項卻飆至33個月高點,企業調查顯示逾七成公司報告投入與產出成本齊升。供應鏈瓶頸未解,庫存調整加劇Q3壓力,有經濟分析師預期企業拋售關稅前囤貨,將引發新一輪價格波動。儘管第三季GDP估計達3.9%,但這或為暫時反彈,標普環球指數下修全年成長至1.9%,強調政策不確定性主導。聯儲局九月降息25基點,市場計價年底再降兩至三次,卻難掩供給面弱勢,有美媒評論此為「早期滯脹」徵兆,投資者轉向防禦資產。

【貨幣政策微妙平衡】
美央行框架檢討強調謹慎前進,鮑威爾八月演說暗示降息非因總統壓力,而是回應勞動市場軟化,預期政策利率年底趨近3%。然而,供給側改革遲緩,生產力年增僅1.3%,上半年更放緩至0.3%,距1990年代繁榮遙遠。政府預測2025成長滯緩,關稅與移民政策雙重衝擊下,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有分析指出,若失業率升破4.5%,Fed將加速寬鬆,但通脹預期已回升,市場波動加劇。歷史教訓如1980年代沃克爾緊縮,雖壓制通脹,卻釀短期衰退,今日需權衡類似風險。

【投資提案:防禦性ETF布局】
建議配置Vanguard 紅利增值交易基金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 (VIG),聚焦連續增派股息藍籌股,如寶潔(Procter & Gamble)與 強生 (Johnson & Johnson),歷史年化報酬逾9%,抗通脹能力強,市盈率僅18倍。另加標普黃金SPDR Gold Shares (GLD),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滯脹環境中表現優異,1970年代漲幅逾400%,近期受地緣風險支撐,預期Q4上漲10%以上。雙管齊下,分散供給衝擊,目標年化6-8%回報,適合中長期持有。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