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黃金投資基本面邏輯與30年趨勢

從基本面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抗通脹、保值及與其他資產低相關性特質。其價值來自供需平衡、地緣政治、貨幣政策及經濟不確定性。黃金供應穩定,全來自礦產及回收;需求由投資者、央行及珠寶業驅動。通脹上升或貨幣貶值時,黃金能抗衡購買力之損失。危機如金融風暴或戰爭,黃金都被視為「安全港」,與股票、債券連帶波動低,助分散投資風險。過去30年(1995-2025),金價波動反映全球經濟與政治變化。1990年代末,金價低迷,均價約300美元/盎司,這導由於經濟穩定、美元強勢及股市繁榮。2001年911恐襲後,避險需求推高金價;2008年金融危機因寬鬆貨幣政策令金價推高至2011年達1900美元高位。2013-2019年,因政策收緊及經濟復甦,金價盤整於1200-1400美元。2020年疫情金價破2000美元。而由2022-2024年後,因地緣衝突、通脹及央行購金,至2025年初達3200美元以上。黃金對宏觀環境敏感,央行購金(尤以新興市場為主)、通脹及美元走勢主導價格。30年年化回報約4-5%,雖低於股市,但在危機中穩定,具「保險」功能,適合基本面投資者。

《當前金投資趨勢與環境分析》
2025年,金投資受貿易戰關稅、人民幣挑戰美元、逆全球化及政治動盪驅動,呈強勁上漲。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關稅(部分超100%),擾亂供應鏈,推高通脹預期,削弱美元購買力,黃金更受青睞。2025年4月,金價因關稅急升2%至3050美元/盎司,避險需求激增。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挑戰美元霸權。中國推人民幣結算(如貨幣互換協議),雖短期貶至2007年低點,但長期影響力增。若美元儲備地位動搖,黃金作為無國界資產受益。歷史上,美元弱勢常伴金價漲,當前環境強化此邏輯。逆全球化加劇,美國促製造業回流,增加貿易逆差及不確定性。學者稱「全球化3.0」,企業相繼推出不同策略穩定陣腳,短期引發資本動盪。黃金成避險首選,新興市場央行增持黃金,分散美元風險。政治方面,2025年多國選舉及地緣衝突(如俄烏、中東)加劇不穩,投資者轉投黃金。美國政策分歧及債務壓力削弱美元強勢,間接支持金價。分析師預測2025年第二季金價均價以3300美元終結,顯示短期信心。

《近期黃金分析及黃金ETF》
近期分析師樂觀:有料2025年底金價3100美元,因央行需求及利率下降;另一銀行預測3500美元,投資回報可增10%;有分析指向3300美元,強調關稅通脹憂慮推高金價。雖有短期回調風險,2026年料黃金範圍大概3171-4106美元。當前環境利好金投資:關稅及貿易戰增通脹與不確定性;人民幣挑戰美元;逆全球化及動盪推高避險需求。黃金短期或有回吐,但基本面穩,宜長線持有。黃金ETF如IAU.US及GLD.US幾乎100%追蹤金價,無實金儲存成本,隨避險資金流入及低息環境,吸引力增。惟投資者須知,此類ETF不同於金礦公司(如GDX),後者受運營成本、產量影響,與金價連繫較弱。IAU及GLD更適合精準捕捉金價走勢。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