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全球股市高漲之謎:過熱風險下的市場警訊

全球股市高漲之謎:過熱風險下的市場警訊
《全球股市高漲之謎:過熱風險下的市場警訊》

【市場情緒與過估值危機】
全球股市,特別是美國標普500指數,在特朗普貿易戰、聯邦儲備系統可信度動搖及勞動市場疲軟等不確定性下屢創歷史新高,顯示市場情緒的異常亢奮。但有大部份行內基金經理認為美股估值顯著高於基本面,創下2001年以來最高比例,卻因缺乏明確賣出觸發點而持續持倉。投資者因恐懼錯過上漲而追隨市場熱潮,導致資金大量流入,推高指數,進一步脫離經濟現實。這種情緒驅動的投資行為不僅放大市場波動,還可能形成資產泡沫。例如,科技巨頭如甲骨文因雲計算業務樂觀展望而大幅上漲,但高估值隱藏著回調風險。貿易戰升級、勞動市場數據惡化或地緣政治緊張等外部衝擊,可能迅速打破當前樂觀情緒,觸發市場大幅調整。投資者對短期財報樂觀的過度依賴,可能掩蓋經濟週期末端的系統性風險,例如企業盈利壓力或全球需求疲軟,需高度警惕市場過熱的潛在後果。

【貨幣政策不確定性與市場脆弱性】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降息預期是當前股市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但其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脆弱性。近期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意外下降,使市場預期聯儲可能大幅降息(如50個基點),推升標500及納100指數。但若後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通脹壓力持續,聯儲可能被迫放緩或暫停降息,打破市場的樂觀假設。特朗普對聯儲的公開施壓進一步削弱其政策獨立性,增加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投資者信心動搖。此外,債券收益率的潛在無序上升或美元貶值壓力,可能對高估值股市構成顯著壓力。當前市場對降息的過度樂觀,類似於2000年科技泡沫前的情景,當時投資者忽略貨幣政策收緊的風險。這種短期亢奮情緒,掩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戰升級及企業盈利壓力等長期風險。投資者需謹慎應對潛在的市場逆轉及波動性上升。

【經濟週期末端與泡沫風險】
從經濟週期角度看,當前市場表現符合週期尾聲的過熱特徵,動能交易主導市場。投資者追逐近期表現強勁的資產,特別是科技股,推升標普500指數至更高。這種動能交易策略高度依賴短期價格趨勢,而非企業基本面,極易放大市場波動。科技股領漲,凸顯市場對高增長板塊的過度追捧,但也埋下泡沫風險。分析報告顯示,29%的基金經理將貿易戰引發的全球衰退視為最大尾部風險,其次是通脹壓力(27%)及債券收益率上升(20%)。這些風險若實現,能迅速終結當前動能驅動的行情。另外,當現金水平低至3.9%(如當前)時,通常為股市賣出信號,預示市場過熱。科技股的高估值與2000年科技泡沫有相似之處,若市場預期落空,會引發顯著回調。投資者需警惕動能交易的短期收益與潛在的長期風險,特別是在高估值環境下。

【投資建議:謹慎配置與對沖策略】
為對沖美股過熱風險,可使用ProShares Short QQQ ETF(PSQ)做空美國科技股,成分股包括NVIDIA、Microsoft、Apple、Broadcom及Oracle,作為市場回調的防禦工具。投資者亦可選擇做多穩健的非科技股(如金融或消費品)同時做空科技板塊,以平衡風險。投資者需警惕做空科技股的風險,因科技泡沫可能持續醞釀,過去五年未見爆破,市場可能繼續上漲,導致短期損失。建議分散配置並密切監控宏觀數據與聯儲政策動向。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