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印度高頻交易的興起與風險

印度高頻交易的興起與風險
《印度高頻交易的興起與風險》
【印度高頻交易的繁榮與隱憂】
近年來,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 HFT)在印度金融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矚目的投資策略。這種依賴複雜量化模型與高速算法的交易方式,能在瞬間捕捉市場機會,吸引了大量高淨值投資者及專業投資機構。然而,許多投資者對高頻交易的運作機制缺乏深入了解,僅憑其高回報潛力盲目投入資金,這無疑是他們面臨的首要風險。位於新德里西南部的Two Horizon Center,一棟擁有24層的藍色玻璃大樓,成為高頻交易公司的聚集地。這裡的交易熱潮使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股權衍生品市場,交易量驚人。根據彭博社報導,僅在2024年3月前的12個月內,外資與專營交易商通過算法交易就賺取了70億美元的利潤。然而,這種繁榮背後隱藏著監管與市場操縱的隱憂。

【 監管鐵腕:Jane Street的教訓】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於2024年11月收緊期權交易限制,以保護散戶投資者,並於近日對市場巨頭Jane Street Group採取嚴厲行動,指控其操縱價格,非法獲利數億美元,並對其實施臨時交易禁令及沒收48.4億盧比(約5.7億美元)的資金。SEBI稱Jane Street利用其資金與技術優勢,通過精心策劃的交易行為影響市場價格,誤導散戶投資者。此舉震驚了從新德里到阿姆斯特丹的交易室,被視為對高頻交易行業的重大警示。基金經理Sonam Srivastava表示,這是監管機構對全球高頻交易公司可能操縱市場行為的強硬表態。事實上,Jane Street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從印度市場獲利超過40億美元,其成功吸引了眾多國際公司如Citadel Securities、Jump Trading等進軍印度,但監管風險也讓部分公司重新評估投資計劃。

【 散戶的困境與高頻交易的優勢】
高頻交易公司在印度市場的成功得益於其獨特的市場結構。印度期權市場的低門檻吸引了大量散戶參與,最低交易金額僅需12美分,使散戶能以低成本押注股票或指數的走勢。然而,SEBI研究顯示,90%的散戶投資者在衍生品交易中虧損,過去三年總計損失210億美元,而依賴算法的專業交易者卻在同一時期獲利73億美元。高頻交易公司利用先進技術,如將伺服器置於交易所數據中心以實現超低延遲交易,從而在價格波動中獲利。批評者認為,這種技術優勢使其能「搶先交易」(front-run),損害散戶利益。Jane Street的案例顯示,其在指數期權到期日利用低交易量的期貨與現貨市場進行操縱,進而在流動性更高的期權市場中獲取巨額利潤,這種行為引發了監管機構的強烈反彈。

【 對中國投資者參與高頻交易的建議】
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高頻交易的高回報誘惑與高風險並存。鑑於其技術門檻高、監管環境嚴格,普通投資者應謹慎參與,優先學習相關知識並尋求專業建議,避免盲目跟風導致損失。


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商學院會計及財務系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 (CPA)、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
** 以上由香港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旗下《iMoney》智富雜誌,財經專欄作者,黃偉棠先生之撰文轉載 **